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,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、道家、阴阳家、法家、名家、墨家、杂家、农家、小说家、纵横家。
我国春秋战国之际,随着奴隶制度的没落和封建制度的兴起,社会上各个不同的阶级、阶层在政治上思想上的代表人物,对自然、社会以及其他种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。他们著书立说,开门授徒,四方游说,互相辩驳,都想以自己的学说来改造和拯救社会。儒、法、道、墨、名、农、兵、阴阳、纵横……百家争鸣,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浓厚学术空气,产生了异彩纷呈的诸子学术思想。这些思想,博大精深,对中国历史......
- 兵家六韬
《六韬》,中国古代兵书。相传为周代的吕望所作。吕望即姜太公,西周初年官太师(武官名),辅佐武王灭商有功,封于齐,成为齐国的始祖。后人研究认为,《六韬》是战国时人托依于他的作品。《六韬》现存六卷,即文韬、武韬、龙韬、虎韬、豹韬、犬韬。
- 司马穰苴
司马穰苴,春秋时齐国大夫。田氏,名穰苴,官司马,深通兵法。奉齐景公命击退晋、燕军队,收复失地。据《史记》载,战国时齐威王命大夫整理古司马兵法,而把穰苴的兵法附其中,定名《司马穰苴兵法》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载《司马法》共一百五十篇。今本仅存五篇:仁本、天子之义、定爵、严位、用众。
- 孙武
孙武,字长卿,齐国人,春秋时兵家。曾以《兵法》十三篇见吴王阖闾,被任为将,率吴军攻破楚国。他主张改革图强,认为当时晋国六卿所进行的土地制度改革,其中亩大而税轻者可以成功。认为“兵考国之大事”(《计篇》)。提出“知彼知己,百战不殆”(《谋攻篇》),注重了解情况,全面地分析敌我、众寡、强弱、虚实、攻守、进退等矛盾双方,并通过对战争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以克敌制胜。还提出“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,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,谓之神”(《虚实篇》)。强调了战略战术上的“奇正相生”和灵活运用。他的这些思想有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。
- 孙膑
孙膑,战国时兵家。孙武的后代,齐国阿(今山东阳谷县东北)人。大致与商鞅、孟轲同时。曾与庞涓同学兵法,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,忌其才能,诳他到魏,处以膑刑(去膝盖骨),故称孙膑。后经齐国使者秘密载回,被齐威王任为军师。他设计先后大败魏军于桂陵和马陵。主张“战胜而强立,故天下服矣”(《见威王》)。提倡“赏不逾日,罚不还面”(《将德》)》认为采取“营而离之,并卒而击之”(《威王问》)等方法,寡可以敌众,弱可以胜强。强调具体分析敌我双方的条件,做到“内得其民之心,外知敌之情”(《八阵》)。
- 尉缭子
《尉缭子》,中国古代兵书。相传为尉缭所作。尉缭,战国中期军事家。曾对魏惠王讲用兵取胜的政策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兵形势家有《尉缭》三十一篇,今存二十四篇:天官、兵谈、制谈、战威、攻权、守权、十二陵、武议、将理、原官、治本、战权、重刑令、伍制令、分塞令、束伍令、经卒令、勒卒令、将令、踵军令、兵教上、兵教下、兵令上、兵令下。
- 吴起
吴起,战国时兵家。卫国左氏(今山东曹县北)人。初任鲁将,继任魏将,屡建战功,被魏文侯任为西河守。文侯死,遭陷害,逃奔楚国,初为宛(今河南南阳)守,不久任令尹,辅佐楚悼王实行变法。“明法审令”、“要在强兵”。“废公族疏远者”,强迫旧贵族到边远地区开荒。“捐不急之官”,裁减冗员,整顿统治机构。他的变法促进了楚国的富强。楚悼王死后,被旧贵族杀害,变法失败。
《六韬》,中国古代兵书。相传为周代的吕望所作。吕望即姜太公,西周初年官太师(武官名),辅佐武王灭商有功,封于齐,成为齐国的始祖。后人研究认为,《六韬》是战国时人托依于他的作品。《六韬》现存六卷,即文韬、武韬、龙韬、虎韬、豹韬、犬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