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朱子治家格言
“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”,一家不治何以治理国家。家庭是每个人的归宿,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作为每一个人的后盾力量,个人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,实现个人的价值,为社会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到自己最大的力量。《朱子治家格言》正是围绕家庭这个主题展开治家之经”,读此书,对我们个人修身治家大有裨益。
《朱子治家格言》作者朱用纯,字致一,自号柏庐,江苏省昆山县人,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(1617)。《朱子家训》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,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。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,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”当谨记于心,“善欲人见,不是真善,恶恐人知,便是大恶”当时时思量。《朱子家训》堪称句句皆是警语,若把它拿来修身治家,那便是“为人若此,庶乎近焉”,人可近乎完人了。
- 弟子规
《弟子规》的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。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为《弟子规》。其内容取自《论语·学而篇》中的第六条: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弟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,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” 内容结构上是以《总叙》、《入则孝》、《出则弟》、《谨》、《信》、《泛众》、《亲仁》和《余力学文》等部份来加以演述。《弟子规》是以三字一句,两句一韵的文体方式编纂而成。它是以儒家学说精髓为根本,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个人修身、礼仪、规范等,其核心是告诉人们如何为人处世。阅读《弟子规》,学习他的为人处世之道,对于个人修养的提高,对于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大有启发。
- 团结
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”,只有大家都有团结的精神,才能有一个和睦的家庭,进而才会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。一个人的家是小家,社会、国家是大家,团结的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必须的。从微观方面说,家庭是社会国家的细胞,只有家庭和睦,邻里团结互助,这样才达到“人和”。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15日与中外记者见面时,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说,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,群众是真正的英雄。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。我们深深知道: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,众志成城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;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,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。“万众一心”、“众志成城”为国家出力,为人民服务,这是家庭邻里团结精神更为伟大的体现。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尽自己力所能及之事,发扬团结精神,这也是爱国的另一面注解。
- 处世
处世是一种艺术,是一种哲学,也是一种功夫。人生在世,持躬理事,待人接物,无一不是处世问题。“千里求书为道墙,让他三尺有何妨。”这一种心怀宽容谦让之心的处世态度,郭子仪礼服见卢杞,这是一种小心谨慎的处世。善处世者,随在皆海阔天空,鱼跃鸢飞;不善处世者,逐处是地荆棘,虎顾狼伺。处世是一门高深的艺术,善处世者内方外圆,即能坚持自己原则,又能左右逢源,游刃有余。处世是一门智慧学问,善者家庭和睦,邻里团结。看古代智者的处世故事,领会他们的处世智慧,必然对我们个人修身,家庭和睦,邻里团结都大有启发。
- 教诲
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。知错能改,善莫大焉。同样的错误不应该犯第二次,同样别人犯下的错误也应该引以为鉴,同时更应该注重学习传统美德,学习别人的优点,正是见贤而思齐,闻过则自省。唯有不断地提高道德修养,提高自身素质,才能尽少地犯错误,才能更好地扬长避短,更好地与人、朋友相处。这对为人处世方面都是大有裨益。教诲之言便是良药苦口于病有利。中华历史悠久,历代圣贤辈出,他们之所以能有一番成就,成为一代之杰,便是因为他们能够知错就改,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。这里精选了历史上名人故事,它们寓意深刻,我们看过之后必然会大有启发,当是有过则改之,无则加冕。我们当日三省吾身,唯有如此,才能给好地与家人相处,与邻里相处,进而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有所作为。
“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”,一家不治何以治理国家。家庭是每个人的归宿,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作为每一个人的后盾力量,个人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,实现个人的价值,为社会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到自己最大的力量。《朱子治家格言》正是围绕家庭这个主题展开治家之经”,读此书,对我们个人修身治家大有裨益。
《朱子治家格言》作者朱用纯,字致一,自号柏庐,江苏省昆山县人,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(1617)。《朱子家训》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,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。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,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”当谨记于心,“善欲人见,不是真善,恶恐人知,便是大恶”当时时思量。《朱子家训》堪称句句皆是警语,若把它拿来修身治家,那便是“为人若此,庶乎近焉”,人可近乎完人了。